日本遺產「貫通播但的銀之馬車道、礦石之道」~追尋資源大國「日本」記憶的73公里車轍~

貫通播但的73公里車轍

Story
日本遺產「貫通播但的銀之馬車道、礦石之道」~追尋資源大國「日本」記憶的73公里車轍~
日本遺產「貫通播但的銀之馬車道、礦石之道」~追尋資源大國「日本」記憶的73公里車轍~

貫穿播但,前往礦坑群之旅。一面接觸礦坑之城經過歷史薰陶的景觀和今昔的生活,
一面順著「時光」的足跡,看著時代從明治走向大正、昭和。

因為礦坑而誕生,南北73公里的道路

南北貫通兵庫縣的中央地帶——播但(播磨和但馬)地區的一條道路。此道路從飾磨港至生野,再連通至中瀨,全長73公里,是為了運輸開採礦坑、冶鍊所需的機械、日用品等物資,以及開採的金、銀、銅等礦石而鋪設,許多人和馬車來往。

若是沿著道路,從飾磨港出發,前往終點——礦坑群,過去與礦坑共生的宿場町和商家陸續出現,於設置經營據點的生野,從如今亦在運作的金屬工廠發出機械作業的聲音和冶鍊的氣味,能夠感受到「礦坑之城」的活力。道路從生野往北延伸,抵達神子畑、明延、中瀨的礦坑。從挖掘地底,深到超乎想像的坑道,彷彿傳來尋求金、銀、銅的礦夫們的呼吸息氣。

貫穿播但,前往礦坑群之旅。那是一面接觸礦坑之城經過歷史薰陶的景觀和今昔的生活,一面順著時光的足跡,看著時代從明治走向大正、昭和的一趟旅程。支持日本近代化的礦物資源大國的記憶,經由在此地旅行的人們,成為故事,於現代復甦。

從瀨戶內的港口城市,踏上「銀之馬車道」

連結播磨的飾磨港(如今的姬路港)和生野礦坑之間約49公里,作為馬車專用道路建設的,即是被稱為日本第一條高速產業道路的「銀之馬車道」(正式名稱:生野礦坑寮馬車道)。此馬車專用道路作為剛誕生不久的明治政府的官營事業,在政府聘用的外國人——Jean Francisque Coignet的指導之下,邀請其內弟——Leon Sisley為技師長,在第一代生野礦坑局長——朝倉盛明的指揮之下,引進包含碎石鋪路在內的歐洲最新技術建設。日本最長的劃時代馬車專用道路透過3年間的短期工程,於1876年完成。

成為從瀨戶內海造訪播但地區的旅行起點——姬路市的飾磨港周邊,如今亦保留以生野產的磚頭興建的倉庫「飾磨津裝卸場」遺跡和港灣護岸,如今亦傳承馬車道的外觀,傳達確立為近代都市「姬路」最重要的運輸基地——飾磨津港的繁榮。
 馬車道從飾磨港筆直向北,穿越姬路城下,平緩地綿延於田園風景中。全程中最困難的工程——市川旁的砥堀、生野橋的橋頭有「馬車道修築之碑」,據朝倉盛明記載,修築此馬車道在當時的日本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業。

道路在田園風景中平緩地綿延,路程中時常會遇見饒富情趣的舊民宅散布,令人印象深刻的街道。福崎町的辻川町成為馬車道的物資中繼據點,變得非常熱鬧,於1886年亦設置郡公所(如今作為資料館開放),有擔任姬路藩的大庄屋的「三木家」,於修築當時提供宅邸的一部分,作為馬車道,而民俗學家——柳田國男在此三木家度過少年時期,學會學問基礎的逸聞,亦作為此地才有,令人深感興趣的時光足跡,流傳至今。

此外,市川町作為船運的基地而繁盛,一開始從馬車道的路線被排除,市川町內的屋形町的居民向明治政府提出請願書,讓馬車道經過,因為有先見之明而從衰退的危機中拯救了町。以及因為保留於河邊的馬車道開通,停止使用的高瀨舟停泊處遺跡。神河町的福本藩陣屋所在的福本,以及聚集礦坑所需的物質,扮演搬入基地角色,生野的門戶「粟賀町」。製造、販售作為解毒藥,人們常喝的仙靈茶的茶批發商「竹內家」的外觀。它們都令人深深感受到明治時代的蓬勃朝氣。

日本近代化的原點「銀之城~生野」

進入路程過半的神河町,有唯一保留銀之馬車道當時風貌的「現存的馬車道遺跡」,能夠實際走走看看,回想當時。此外,新整備的道之驛「銀之馬車道・神河」能夠搜集觀光資訊,作為漫遊馬車道的休息地點使用。

跨越播磨的交界——生野嶺之後,村落沿著清流市川發展。那裡是連結播磨和但馬的交通要衝,但馬的入口。自從開鑿礦坑起,擁有1200年歷史,從前人說「佐渡的金、生野的銀」,全國屈指可數的礦坑之城「生野」。口銀谷地區保留礦坑之城獨特的景觀,像是偏紅的生野瓦的屋頂、對格子門窗下巧思的商家、將礦物的殘渣凝固成石頭狀,成為「鍰石」,使用於石牆、地基等,穿越口銀谷地區之後,抵達設置生野礦坑總部的工廠。

朝來市的生野礦坑和礦坑町成為國家選定重要文化性景觀,町的所到之處充滿伴隨近代化的資產,設立於明治時代的礦坑總部即使過了140年,如今依舊作為錫冶鍊工廠運作。
生野於明治元年(1868年)成為明治政府直轄的官營礦坑,作為引領近代化的模範礦坑,引進了最新技術。政府聘請的外國人從歐洲帶來的許多近代技術,像是動力的機械化、透過火藥開採、為了使用礦車的大型坑道、使用水銀的冶鍊等,明治政府將建設資源大國日本揭示為目標,全力引進技術、推動建設。
生野鮮明的聲音、氣味,令人強烈地感覺到它是礦坑之城,於明治時代在短期內完成「透過西洋技術,礦坑近代化」的背後,令人意識到它的基礎是和現代的製造共通,辛苦建立,以人力為主的手工業生產系統。

生野礦坑的中心坑道「金香瀨」作為「史跡生野銀礦」開放,能夠親身感受全長約1000公尺的近代礦坑。此外,生野的市區包含過去作為官營礦坑公務員宿舍的礦坑員工宿舍在內,整備傳達礦坑町繁榮的商家,能夠一面漫遊,一面回想礦坑之城的生活。
 為了滋養礦夫的身體而栽種,後來成為日本三大蔥之一的「岩津蔥」和礦坑町廣受歡迎的料理「牛肉燴飯」,亦讓人能夠一窺城鎮的生活與礦坑之間的緊密連結,成為旅行的一項樂趣。

踏上牽引近代化的軌跡「礦石之道」

 貫通播但的「銀之馬車道」和「礦石之道」在生野礦坑交會。從瀨戶內海的飾磨港綿延的馬車道在生野結束,尋求金、銀、銅等礦石,從生野再往北,通往有銅礦的神子畑・明延、有金礦的中瀨。旅程在樹木林立,令人有些懷念的風景中,經過二連拱橋美麗的「羽渕鑄鐵橋」和日本最古老的全鑄鐵製橋「神子畑鑄鐵橋」,抵達神子畑選礦場遺跡。

階梯狀的巨大結構體、圓錐型的增稠機,以及在山坡上延伸的斜坡鐵路(登山纜車)的軌道。利用山坡,篩選礦石的選礦場的設施遺跡。在規模為東洋第一,氣勢驚人的大全景旁,當時作為礦坑事務舍使用的建築物亦開放,在此能夠參觀各種展示,像是神子畑選礦場的歷史和模型等。

從神子畑往明延綿延的道路。昭和初期左右,在這兩個地區建設被稱為明神電車,礦石運輸專用的礦坑鐵路,明延和神子畑分別扮演礦坑和選礦場的角色,發展成日本最大的錫礦坑。貫穿山約6公里的路程,據說其7成以上是由礦夫們挖掘的隧道。

明神電車在運輸礦石的空檔,以一日圓這種日本最便宜的車資,被礦夫的家人和生活於各個城鎮的人當作交通工具使用,被暱稱為「一圓電車」。「一圓電車」如今亦保存了下來,定期舉辦使用當時車輛行駛的活動,作為明延振興當地的象徵物活用。此外,明延的市區保留了昔日的景觀,像是作為礦坑員工宿舍(長屋)和電影院使用的協和會館、公共浴場的建築物和神社寺院等,能夠超越時空,在饒富情趣的風景中漫遊。

全長550公里的坑道,礦車軌道繞來繞去,通往地下1,000公尺深處的明延礦坑的一部分,作為「明延礦坑探險坑道」開放,礦坑內使用至關閉礦坑為止的大壽立坑遺跡、車輛類礦坑機械、鑿岩機、1噸礦車等以和當時一樣的模樣展示、公開,能夠親身感受到近代礦坑的氣勢。
礦石之道就這樣再往北延伸,抵達「因為礦坑而誕生,南北73公里的道路」的終點,曾經是西日本最大的金礦「中瀨礦坑」。中瀨於明治時代,和生野一起官營化,進入昭和時代之後近代化,曾有一段期間,開採日本最大量的金礦石。在中瀨礦坑選礦、分離出來的金,亦經由生野、姬路,被運往飾磨港,在漂浮於瀨戶內海的香川縣的直島冶鍊廠,成為金條。中瀨礦坑的技術如今亦傳承下來,日本最大的銻冶鍊廠正在運作。中瀨保留礦坑相關的街道,有展示礦石的「中瀨金礦關口」這個交流館。

連結飾磨港和生野、神子畑、明延、中瀨的礦坑群的「銀之馬車道」、「礦石之道」,是出現於明治時代,包辦生產、運輸和物流的「連結山與海的礦業區」。此道路充滿為了運輸更多,更快、更遠地運輸的想法和尖端技術,幾乎完整保留了近代化經營礦坑的架構,其身影展現了支撐現在生活的「製造」一開始的樣貌。

沿著貫通播但的73公里車轍的路程,就是接觸讓日本成為礦物資源大國,推動近代化的先人的國際觀與革新性格之旅。遇見從尋求金、銀、銅而往來的人們交流所誕生的多種生活與文化之旅。周遊產業遺產與大自然交織而成的美景,親身感受與當地息息相關的氣息的故事,在靜謐的時光中,等待開啟那扇門的訪客。

PAGE TOP